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

北京大学李文哲博士: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应用心得

来源: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30 18:24:59    1

  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有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

  双光子吸收的理论概念是1931年由德裔美国物理学家Maria Göppert-Mayer在她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到1960年,激光器被发明出来后双光子吸收在实验上被验证,但是直到1990年第一台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才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Denk、Strickler和Webb开发出来,Denk很快就将双光子显微镜用于神经元成像。1997年,美国科学家Svoboda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测量完整老鼠大脑的锥体神经元,并记录其感官刺激诱导树突钙离子动态,自此双光子显微镜的潜能开始完全凸显。

  时至今日,双光子显微系统在神经科学、肿瘤学、心脑血管及药物研究等领域有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光遗传光刺激也更多地和双光子技术结合,广泛地应用于清醒小动物领域。

  双光子成像的原理和优势特点双光子显微镜的基础原理是:在高光子密度的情况下,荧光分子可以同时吸收 2 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其效果和使用一个波长为长波长一半的光子去激发荧光分子是相同的。双光子激发需要很高的光子密度,为了不损伤细胞,双光子显微镜使用高能量锁模脉冲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脉冲宽度只有 100 飞秒,而其周期能够达到 80至100兆赫兹。在使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将脉冲激光的光子聚焦时,物镜的焦点处的光子密度是最高的,双光子激发只发生在物镜的焦点上,所以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共聚焦针孔,提高了荧光检测效率。

  从双光子现象的原理,我们大家可以总结出双光子成像的特点及其相对于共聚焦成像的优势:1.光损伤小:由于双光子显微镜使用的是可见光或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这一波段的光对活体细胞和组织的光损伤小,适用于长时间的活体研究;2.穿透能力强:相对于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都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图2),因而受生物组织散射的影响更小,解决对生物组织中深层物质的层析成像研究问题,常规情况下,共聚焦的成像深度一般为100微米,双光子则能达到250到500微米,甚至超过1毫米;3.高分辨率:同时吸收两个光子意味只有高强度聚焦点处能被激发,由于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只有在焦平面很小的区域内可以激发出荧光,双光子吸收仅局限于焦点处的体积约为波长3次方的范围内;4.荧光收集率高:与共聚焦成像相比,双光子成像不需要光学滤波器(共焦针孔),这样就提高了对荧光的收集率;5.图像对比度高:由于双光子激光波长较长,瑞利散射产生的背景噪声只有单光子激发时的1/16,大幅度的降低了散射的干扰(图2);6.避免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获得较强的样品荧光:生物组织中的自发荧光物质的吸收波长一般在350-560nm范围内,采用近红外或红外波段的激光作为光源,能大幅度的降低生物组织对激发光吸收(图2)。

  基于以上优势,双光子显微镜自发明30年来,已成为较厚组织及活体动物显微成像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平台双光子显微镜常用的应用研究如,在神经科学领域用于脑神经和脑血管成像,通过开颅对麻醉小鼠完整V层锥体神经元和更深层的海马神经元的三维结构可以进行深层成像,对脑血管进行高速动态实时成像;在肿瘤研究中,对于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行为进行成像;在药物研究中,对于药物在肿瘤或脏器中的靶向、释放及代谢等动力学行为进行实时可视化成像;得益于平台双光子显微镜双脉冲激光(一根700-1300nm可调激光,一根1040nm固定谱线激光)的配置,可进行双通道同时成像,特别是适用于比率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如果利用一根激光作为刺激光源,可进行边刺激边成像实验。

  双光子显微成像的“搭档”双光子显微镜用于活体动物的原位显微成像,为保证实验动物在成像时保持稳定且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往往需要搭配一些辅助成像的设备或者配件。以下为我们常用的几种双光子成像辅助配件:

  进行双光子活体动物成像实验时,为保持动物处于稳定状态,需对其进行持续麻醉。吸入式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麻醉的深度和维持时间易控制,麻醉撤离后动物复苏快,最重要的是其不会影响动物的生理指标,被认为是啮齿类动物最可靠的麻醉方式。气体吸入式麻醉是目前国际惯用的麻醉方式,研究表明,麻醉能维持动物的心率、血氧分压、血液pH等生理功能处于稳定状态,适合情况复杂且维持的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包括对小动物进行连续成像。因此小动物可移动麻醉机是双光子显微成像实验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本平台配备的小动物可移动麻醉机适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可保证动物在成像的同时进行可控的持续麻醉。

  由于光吸收和光散射,目前双光子成像深度≤1 mm。因此对于活体动物器官的成像一般需手术暴露成像部位。众所周知,大多数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发生在较长时间内,需连续几天或更长时间内对同一只动物多次成像。因此对于双光子活体成像,待观察组织的暴露及固定技术很重要。此外,正置双光子显微镜常用水镜,小鼠活体成像过程中会因稳定性不足发生抖动,造成样品与物镜间的水缺失,而活体动物自身的呼吸和心跳等影响因素也会造成成像焦面的丢失,一旦失焦,重新进行对焦十分耗时,大大影响成像的效率。基于以上问题,对于动物成像部位的维持与固定有非常高的要求,固定装置不能对动物有太大的损伤,既要保证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还要保证动物生命体征正常。目前已有多项研究通过构建和使用双光子活体成像窗口,实现对不同脏器做固定和长期成像,其中脑部颅骨薄窗成像技术较为成熟,因其远离心脏的位置优势,前处理和固定相对较容易,结合荧光标记物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脑神经科学相关研究。腹部器官如肝脏、淋巴组织、肠、脾脏和肾等都很软且血管密布,由于解剖位置不同,缺乏可以固定成像窗的骨骼结构,给窗口适配器的固定增加了难度;而且腹部脏器普遍离心脏较近,拉伸距离有限,更需要较好的固定和麻醉来抵抗心跳造成的图像抖动。因此腹部器官的活体成像更具挑战性,固定适配器往往需根据具体实验自制或定制。

  对于小动物肺部成像或心脏成像,需对其进行开胸手术,为维持动物正常的生理活性,满足呼吸代谢的需求,一般借助呼吸机对其进行有节律的肺部供气。呼吸机的本质就是一种气体开关,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对气体流路的控制而完成给实验动物肺部供气,保持实验动物生理活性的设备。而气管插管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要步骤,顺利的气管插管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气管插管(以下简称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进而打开小动物呼吸道,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等提供最佳条件。气管插管推荐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套管,大鼠通常用16-18G套管,小鼠通常用22-24G套管。我们平台通常用光纤辅助法经口插管,操作的流程中先将动物固定到一个倾斜的平板上,光纤插入到气管插管中,然后利用这种带光源的气管插管在明视野条件下经口腔插入动物的气管,然后拔掉光纤,用专用的气泡接到气管插管中,吹泡检测是否气管插管到达需要的位置,如果确认插管到位,再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Y型接口相连。光纤辅助法也是目前插管最快,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对动物的损伤小,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低。

  国产双光子显微镜的现状和未来双光子显微镜目前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神经科学、肿瘤研究、免疫学、病毒学、化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前研究中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主体地位。一流的科研离不开一流的技术,但由于我国在显微镜行业起步较晚,当前我国高端双光子显微镜市场仍大多依赖进口,深度精密制造、光学核心部件设计及工艺严重制约产业升级,国内具备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屈指可数,必须承认的是国内厂商仍与国际高端水平有相当差距,在国际竞争中技术上处于相对劣势。我们平台的高端显微镜目前全部为进口品牌,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核心部件的严重的故障,涉及到需要连线国外厂家维修和维权非常不顺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严重影响了科研进度,面对此困境,国产高端显微镜的自立自强迫在眉睫。

  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在国家科研仪器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科研仪器行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端显微镜研制已渐入佳境,近几年更是研究出了有自己特点的高端双光子显微镜。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推出的“中科希莱”品牌高速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深入研究并掌握了基于12kHz共振扫描器和磷砷化镓探测器的高速高灵敏度在体双光子成像技术,开发了专用于生物在体成像的高速高分辨双光子显微镜系统,实现了深表层和高速神经功能成像,并能与电生理、光遗传等常用生理仪器完全同步联合运作。目前产品已销售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北京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及研究所。

  2017 年,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牵头研发的微型化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的出现,使目前最新神经科学需要的针对清醒动物的功能研究实验得以实现,其核心技术 2.2 克可佩戴式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该成果获得了中国科技部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同时与其他自由运动成像技术被Nature Methods杂志评为2018年度方法——“无限制行为动物成像”。2021年,该团队在Nature Methods上报道了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FHIRM-TPM 2.0,其成像视野是该团队于2017年发布的第一代微型化显微镜的7.8倍,同时具备三维成像能力,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运动行为中大脑三维区域内上千个神经元清晰稳定的动态功能图像,并且实现了针对同一批神经元长达一个月的追踪记录。目前该技术已产品化并销往海内外,销售额过亿。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27日,该团队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随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航天员乘组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成功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近五年来,国产高端显微镜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飞速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也在逐渐努力打破当前被进口仪器垄断的市场格局。但由于我国显微镜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缺乏技术沉淀,因此在核心部件设计、工艺及精密制造上仍与国外拥有百年历史的显微镜厂商有很大的差距。未来,随着国内显微镜仪器行业新产品层出不穷,对光学元件组件加工技术(如光学玻璃非球面加工技术)、配套材料及高精度检测技术方面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只有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才能将高端显微镜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期真正的完成高端显微镜的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

  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实验室建立了配套齐全、设备先进的大型仪器研究技术平台,设备总值约3.6亿元,按功能分为10个子平台,可为生物医学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全链条技术上的支持。其中,生物影像平台技术精专、设备一流、开放性强、是一个为科研人员提供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的多功能研究技术平台。

  生物影像平台拥有成熟的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STED/STORM/Airyscan超高分辨成像技术、共聚焦成像技术、双光子成像技术、多光谱全景组织切片成像及表型分析技术、小动物光学成像技术、多模式小动物光/超声成像技术等,同时平台集成了Imaris、Aivia、inForm、Nis-element、AutoQuant X3等多种智能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建立完备的图像分析工作站,获取大量基于图像的生物信息分析数据。平台成功建成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动物完整的生物成像及分析体系,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校内外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疾病研究、原创药物研发及高通量药物筛选、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研究等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和校级技术类开放课题,不断开发或拓展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物成像研究经验。

上一篇:超连续谱激光:超乎寻常的新型光源 下一篇:2024年混币器排行Cce Cash混币器的的特色和优势
关闭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